笔趣阁

繁体版 简体版
笔趣阁 > 风雨人生路 > 第13章 第 13 章

第13章 第 13 章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第三章 我的初中

一、我们的校园

1964年9月5日清晨,父亲送我上学,同行的还有同学古文广和他的父亲。

两位父亲挑着担子在前面走,两个儿子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。

父亲的担子里挑着被子、箱子、米和盐菜及日用品等。

从老家会龙山到黄陂十中所在地六指店,有两条路可走:一条是途经桃园店和许家桥到六指店,一条是途经蔡家榨和十指铺到六指店。

两条路都差不多有25里山路,后来是每周走一个来回。

12岁的孩子走这么远的路,还是有些累的,有几次都走哭了。

第一次走,好像还不觉得怎么累,大约上午11点钟的时候,走到了学校。

两位父亲为我们办理了入学手续就回家了,连中饭也没吃。

当天傍晚时,我们在学校操场边看老师们打篮球。

古文广长这么大没见过电灯,突然提出要到六指店去看电灯。

我说晚上学校电灯就亮了,不必到十字店去看。

但他非要去,我们几个小学同学就陪他去了。

这引得老师和同学们很笑话了一阵子。

我们小学的几个同学,我和古春福、古文广、张才喻都分到了三班,只有古水清分到了二班。

全班共有52名学生,其中只有三个女生,同学们大多来自黄陂东乡和黄陂城关镇。

我是班上个子最矮的了,入学后第一次体检,我的身高只有1.39米。

我们黄陂十中的校园是开放性的,没有围墙。

地形是东边高,西边低。东边坐北朝南四排校舍,前两排是教室,第三排是校务办公室、教务办公室、教师办公室和图书室,第四排是教师宿舍和教工小食堂。

西边坐北朝南也是四排校舍,第一、二排是男生宿舍,第三排是女生宿舍,第四排是伙房,不能称做食堂,因为没有饭堂,我们吃饭是在宿舍里。

每天我们把自带的饭钵里放上米,统一装在一个大木箱里,由个子大的同学抬到伙房里去蒸,蒸熟了又由他们抬到宿舍里来。

菜则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,同学们带的一般都是盐菜,一钵盐菜吃一个星期。

有时周六周日不能回家,那就上六指店街上去买豆瓣酱。

一斤豆瓣酱一角六分,我经常是买半斤,吃一周。

有时吃到周三时便长了蛆,我用筷子把蛆夹起来丢掉,还把蛆身上粘的酱刮下来,这样还可以对付三天。

学校中间坐西朝东的房子是礼堂,礼堂前面有个小小的舞台,那是开大会时学校领导们坐的。

礼堂里有两个乒乓台,那是我们常常在课间抢占的战场。

教室的前面是运动场,有两个篮球架,也是我们经常抢占的战场。

有一次,我们几个小子同学先来,正打得起劲,班上的大个子同学来了,要我们让。

我们不让,大个子同学中有一个叫傅细玉的同学,他对我说:“古之华,你让不让?”

我说:“我们先来的,为什么要让?不让!”

他说:“你让不让?你再不让,我把你们拈到一边去!”

啊!这个“拈”字用得太贴切了!他没用“拖”、“拉”、“拽”,而是用了个“拈”字。

他太高大了,我在头才到他的胁下。

我说:“你这个词用得太妙了,我让,我让。”

操场西边坡下是一大块菜地,这里种的菜是用来改善同学们伙食的。

我记得种得较多的是白菜和竹叶菜。浇菜主要靠他们个子高的同学,他们挑水桶浇菜,我们几个小个子只是用洗脸盆端水帮帮忙。

炒好的菜由生活委员用筷子分发,一个同学夹一筷子菜,这对于我们来说那可真是美食啊!当时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菜品了。

离菜地不远是一个大水塘,这是我们洗衣服的地方。

学校前面一千多米就是六指店,这是一个很小的集镇,只有一条窄小的街道。

学校左边、右边、后边不远处各有一个小村庄。

学校离县城有二十多里路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