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却喜儿她没带外,小院中剩余丫鬟不嫌路难走的她都带了出去,难得出门一趟,多看看也好,阿虹腰间挎着她的短刀,气势昂然。
时安和石大换上黑色劲衣,山间气候多变,二人背上还背着油伞,腰间挂着水壶,做足了出行准备。
“吕庄头,我就不坐藤轿了,山野风光嘛,自是要脚踏实地地走才能深刻领略,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?”
贵人的想法就是奇怪,几座山几条河算什么风光,撇着轿子不坐,非要同他们一道走,然他面上谄笑道: “是是是,大姑娘说的有理,那...藤轿先暂放于此,你们几人,都且散了吧。”
几个小生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只留了两人下来同行,其余人不情愿地离去了。
“羡知叔,可出去走走?”
林羡知捶捶腰,摆摆手道: “不去了,昨天坐了一日轿,这腰不是很舒适,你们小孩子去玩吧。”
林越舟不做强求,带着十余人走上黄土路,吕庄头跟在她身旁热情地一一介绍。
“咱们这庄里别的不敢夸,茶是顶顶好的,当年圣上喝了都赞不绝口呢。”
“咱这茶园共有两处,近些的就在庄子后头,远些的还要走个十几里路,姑娘小心脚下,这边请。”
时安走在最后头,前面隔着丫鬟仆从,只能远远望见林越舟背影,黛色软缎紧袖窄衣,外罩暗纹薄纱褙子,不细瞧,竟像是完美融合在远峰山峦中一般。
再一晃神,前头人转过身来直朝他挥手, “时先生!石大!你们走那么后面听不见啊,到前面来一起听吕庄头讲。”
林越舟记得时安讲过他长这么大没去过什么地方,对江南好山水很是向往,光看是看不出多少名堂的,听当地人介绍才有意思呢。
“好,人来了,吕庄头你继续讲。”
贵人爱听!吕庄头擦了擦因卖力沁出的汗,继续中气十足地讲道: “姑娘您刚刚问我为何这边房屋都修成二层式样,原因无他,都是为了茶,咱们这家家户户会做茶,一楼空出晒青做茶,二楼居家,很是方便。”
“说来还是不巧,这季节无新茶可采,茶籽也被摘了下来,晒上一晒,用沙贮藏,搁在竹篓里藏种呢,来年姑娘若是能明前来,说不定能体验一番采茶的乐趣。”
绕到庄后,又走了二三里路,山道陡然升高,层层叠叠的苍翠茶树赫然出现,静谧、亘古,辽阔、无际,头戴草笠,身穿褐袄的茶农穿梭其间,相接露面。
吕庄头瞧她看得专注,解释道: “他们这是在剪枯枝除杂草呢,等天气再冷些,趁落雪前得把排水渠挖出来,可不能让融雪水淹了,影响来年抽芽发苗。”
“姑娘咱们往前头瞧瞧?”
“好。”当年娘亲带她来过这片茶园,正是明前时分,其他事情或许记不太清了,但动手采茶一事却是记得分明,自己年幼无知,采坏了不少茶叶,被娘亲好一顿训斥,说她浪费了茶农们的心血,自此不敢轻易上手,必得有人在一旁照拂着。
一路走一路看,茶园中不仅是只有茶树一样作物,还间或种有桐木、桂树、梅树等,瞧见她的眼神在树木上多落了两眼,吕庄头又揣起手解释道: “茶树夏日忌烈日直晒,冬日畏寒,像桐木一类的树种夏日能为其庇荫,秋日掉下的落叶又可为其御寒保暖,最适合一起种植。”
林越舟不住点头,站在斜坡阶梯状的茶田上往下望去,庄中农屋一览无遗,她貌似随意问道: “庄中有多少户人家?”
“共计一百五十三户。”
她皱了皱眉,从左到右又扫视了一遍,不掩饰心中疑问, “竟有这么多?怎么看着不像?”
“姑娘可还记得小人刚刚所提,庄中茶园共有两处,姑娘现在所见的是大部分庄户,余的在另一茶园脚下,就是远些,费脚程,不然一并带姑娘瞅一瞅。”
她在心里默默记下,不多搭腔,随吕庄头引她们到处游赏,这一玩就到了日落时分,晌午顺路在吕庄头家中用了饭,晚食又回到小院里,众丫鬟都累得紧,纷纷捶腰捏脚,竟是一点胃口都没有。
林越舟心中暗笑:这样很好,没空管我是最好。
又找来喜儿问其菘菜可买来了,喜儿摇摇头,面露难色,低声道: “姑娘,喜儿觉得这庄子怪怪的。”
听吕庄头讲庄上共有一百五十多户人家后,她对光靠喜儿找到若锦一事就不太抱希望了,但要说庄子奇怪,自己顿时又起了兴趣。
“怎么说?”
“喜儿谨遵姑娘吩咐,挎着竹筐出去专找田间耕种的农户,本想着从菘菜讲起再慢慢套话,可是这么大一个庄子一见我是外来的,都不肯搭话,哪怕拿银钱想买些菜蔬,都推辞说没有,我换了好几家都是如此,是以空着篮子出去又空着篮子回来了。”
这么警惕外来人,是有什么猫腻......林越舟摸了摸自己的肚子,沉吟道: “明日我就在屋中用食,饭菜由你去灶上亲自端来。”
今日路认得差不多了,得找个由头避开众人眼线,泻药就是个不错的由头。
“姑娘!出事了,姑娘!”
一小丫鬟噔噔噔地跑上楼来,叉腰喘气道: “二公,二公子进山不见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