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青青的沉默中态度十分明显。牡丹姑娘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几斤几两,讪讪闭了嘴。
不一会儿,眼皮鼻头便全红了,一滴泪水缓缓从眼尾滑下。
牡丹姑娘吸了吸鼻子,悲伤不能自已:“求求您……”
清凌凌的泪珠在白嫩脸颊上滑过,留下一道水痕。
眼眶中早就盈满的泪水也接二连三地流下,落在了死抵着脖颈的剑身上,溅出几个水洼。
俞青青骤然深吸一口气。
牡丹姑娘怯怯地抬眼看着,用她对镜练习数百次的优秀形象来博求一丝心软。
那把剑被收回去了!
甚至因为太过迅速,带起一些不明显的凉风。
牡丹姑娘心中暗自窃喜,不确定地抬手摸过去。松一口气之后那血痕的存在感就变强了,一大口呼吸就牵扯着丝丝缕缕地痛。
也不知道得养多久才能好。早知道哭两下就能走,何苦跟那人倒豆子一样地讲?
牡丹姑娘一边思考着一边反手摸索,还没把手臂抬起来又被捆住了,一时分外震惊。
那漂亮眼眸中满是不可置信,死死瞪视着前方,浑然忘记维持方才精心设计的动作。
不过也无人在意就是了。
俞青青抽回来后勉强维持住理智,用灵力将人捆起还施了个禁言术,才有时间细看自己爱剑上的水痕。
该死的,她昨天才擦过!
为了给远行做准备,也要翻新保养一下武器。
她专门伺候了一顿人参精洗澡,留下最后一次用山泉水做底料的人参水,过了足足三遍筛,确保毫无杂质才用来擦剑。
又去库房剪了一块儿掌门做苦力挣回来的白棉布,浸湿后细细擦拭练功中沾染的尘土和被手背蹭出的印子。
若是为民除害斩杀妖兽而沾染血迹也罢,好歹还算是做了件实事,现在算什么?
她万分珍爱的宝剑成了人家擦眼泪的帕子了!
如今条件简略,还不能细细保养,俞青青心情分外不爽。牡丹姑娘还在呜呜嗯嗯地叫唤,她转身骂道:“吵什么吵!”
“一直叫唤个不停,听得我耳朵嗡嗡响,脑子乱糟糟!”
“你是鸭子转世还是知了投胎,从畜生道过来还改不了秉性?”
“我这人最是良善,你再这么念念不忘的话,我送你一程入轮回怎么样?”
牡丹姑娘终于消停下来了,安静地倚靠在门边,一通折腾下来乱了发髻和便衣,显得有些狼狈。
俞青青挥手解开禁言,问道:“方才说的冯家是哪家?有何目的?”
牡丹姑娘斜着眼睛不看人,不情不愿地开了口。
原来冯家也是商贾之家,做的是珠宝首饰生意,在石桥城开了三间大铺子和两间小铺子,几乎全城的生意都做断了。
冯家作为近年来石桥城的新起之秀,虽实力不俗,但礼节待客尚有欠缺,被文人雅士戏称为“粗驴蠢猪”。
想融入各位老爷的圈子分外困难,便曲线救国,先同那些不成器的纨绔打成一片。
冯家公子冯谋时常跟着那些公子哥儿们一块儿来百花楼寻欢作乐,还对她念念不忘。
那时候就已经在用药了。
此药名唤“玉愿”,可是花大价钱都搞不来的稀罕东西,就是把牡丹姑娘卖了也买不起。
之前用的是普通春药,效用过分明显,幸好她机灵,面对质问只掩面哭泣,端得楚楚可怜才逃过一劫。
后来便四处搜罗询问,但毫无进展,亮出身份后才有了转机。
说到底,那一袋儿碎银子是给底下跑腿的赏钱,抛过去的纸上写着的讯息才是关键。
俞青青皱眉道:“所以最近冯家到底要干什么?”
牡丹姑娘摇头道:“只知道冯公子最近痴迷于一个土教,似乎是叫‘无悲’教。”
“在石桥城外的村野颇为流行,家家户户都用写着教名的麻袋,还每月两次定时去听传教。”
“他还送了我两本教义呢,只是有好一段儿时间不过来冷落了我,一生气拿来做垫脚了。”
顺着牡丹姑娘的视线望去,在那雕花木床前边有个小柜子,两只红木柜脚下赫然是皱皱巴巴的书本。
俞青青抽出来细细翻看。一个巴掌大的小册子,许是为了方便不识字的村民阅读,几乎全是图画。
方才兵分两路,掌门跟着那几个黑衣人过去了。现在问完了,还得等她回来,那看看这东西打发时间也行。
俞青青在烛火下抚平皱起的书页,陈盛戈在月光下拨开挡眼的树叶。
这三个人分了钱之后就各自离开,她选择跟上领头的一探究竟。
走出了那风月街,又拐进了小巷子,最后进了间寻常房子。
里面亮着灯,听见温和的女声,人影投映在窗户上,似乎是在为其更衣,不多时候便睡下了。
四处探查,并无异样。房梁挂着几块腊肉,米缸里面装满精米,灶锅应当是擦洗过,干干净净。
陈盛戈出到外边儿来,认真看了看门牌,“临水街第五号”,暗自记下。
再折回去和俞青青汇合,传音之后得到位置,一下撑着窗沿的木条翻进来了。
牡丹姑娘在角落睡着了,侧着脖子看不清神情。俞青青则是捧着本小书细看。
两人并不直接交流,而是通过传音来对话。
无悲教对嬉神十分推崇。他们认为嬉神是掌管世间万物的神灵,能够移山倒海,也能起死回生。
画册中大段内容都是人们跪伏在其脚边磕头请求的画面,只需俯首称臣,便能获得丰收与安康。
教中嬉神是一个女性形象,五官端正,穿着华丽繁复的衣服,身上是琳琅满目的首饰。
项链堆叠脖颈上,有长有短,一圈圈围着脖子像漾出的水波。
裸露出来的肢体上均是一个挨一个的饰品,挤占所有皮肤表面。
数量大到若是活人佩戴则手肘膝盖不能活动,手脚趾头不能屈伸。
看来此事底下还有不少隐情,意外地危险重重。
两人认真商讨一番,决定让修为更为高强的陈盛戈来带着小徒弟打探无悲教,俞青青则是先跟踪查探那黑衣人的行踪,顺藤摸瓜查出背后势力。
第二天陈盛戈简单给懵懵懂懂的陈无忧说了情况,御剑带着人往城郊而去。
天气正晴朗着,没有什么云朵,御剑在山河之间穿梭。
陈无忧抓紧掌门的胳膊,好奇地往一旁张望。
站得足够高了,便能欣赏到不同风景。平日觉得遮天蔽日的树木一下就缩小了,簇拥在一起,树冠在风中摆动简直像起伏的稻苗。
陈无忧已经是第三次站在这剑身上了,胆子大了不少,往外探头探脑地看起来。
于是陈盛戈就感受到自家的小徒弟四处试探着摆头摆脑,身体也开始移动起来。
前几次跟站桩一样还担心他放不开,今儿又过分活泼了,还是得加强安全教育才行。
陈盛戈调转方向冲进树林里,控制着往树枝密集处走,确保有些小树枝和树叶能够从身侧划过。
枝叶延伸,树木繁茂,交错复杂。
陈无忧一下儿就进入狭窄的林间,一下儿抱紧了师傅。
只是袍子还是被树枝勾住了,好在质量好,他正想开口的时候,袍子硬生生把小枝条扯断了。
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村庄。这儿叫临水村,远远地看着同一般村庄无异,都是连绵的田地和低矮的泥房。
陈盛戈收了剑,徐徐往村子里走去。小徒弟跟在后边,甩着衣袖把树枝树叶抖掉。
村口几个老人头发花白,勾着背脊,正坐在大榕树下聊天。
陈盛戈扬起灿烂笑容,大声道:“您好!”
一个小姑娘,看着白净乖巧,热络又大声地过来打招呼,老人们还是很受用的,笑着回应了几句。
陈盛戈顺势打听起来:“听说这儿有个无悲教,好几个村子都定期去朝拜,是在哪里朝拜呢?”
有个和蔼的老婆婆笑着道:“就在这榕树下边拜嘞!”
“我们临水村在这三岔路口,其他村子都方便过来。”
陈盛戈恍然大悟地点头起来。
婆婆指了一圈周围的人,解释道:“今天就是朝拜的日子,中午很多人的!”
“一般人还真挤不进来,所以说没啥事我们都,都早早过来等着。”
陈盛戈大声道:“我听说还有麻袋是不是,就无悲教的袋子?”
婆婆热心肠道:“是嘞,就是普通袋子,不过也能装装东西。”
“以前那番薯都是放地上堆起,现在就装袋儿里边,有些东西怕受潮也放点干稻草包着放进去。”
婆婆一回忆起来就刹不住脚了,感慨道:“以前我们那个时候哪有这些,都是竹筐!”
“有时候用久了,一个不注意那炸出来的刺儿都进肉里,很疼嘞,要拿针给挑出来……”
陈盛戈倒是还想问些其他的,生硬拐回来道:“对了,对了,不是说嬉神可以治痛吗,神通广大啊?”
婆婆絮絮叨叨起来:“一辈子了,哪有什么神通广大的来保佑哦!你不要信这些啊妹儿!”
陈盛戈有点儿傻眼了,试探问道:“那您这在等着干什么呢?”
婆婆认真道:“他们送米啊!你只要说一句嬉神保佑,能有一两白米呢!”
“来得多了,还送些麻袋画本儿,都是能用到的,拿回家给垫桌子还是做柴烧都好啊!”
陈盛戈震惊地张大了嘴巴,小徒弟也惊讶地瞪大了眼睛。
这和传销送鸡蛋有什么区别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