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淡又安稳的日子似乎过得格外快,这几个月队里格外平静,裴之把注意都放在稻田上,若是秋收时长成不好,可就大发了。
他对种植算不上多有心得,许多知识都是曾经公众号中接收的科普知识。所以,为了稳妥起见,他每日会记下水稻的长势情况,便于对比观察,也会时常去找华叔讨教,一位深耕于农田几十年的老人,就是他最好的老师。
时间转眼即逝,很快来到九月份,此时稻田中金黄灿灿,随着微风浮动,像一片汪洋金黄的海浪。
裴之从稻田中走出,手中的竹篓装了一条鱼。碍于稻田限制,鱼并不算很大,但普遍都有半尺长,在竹篓中蹦哒着想挣脱回水中。
拎上鱼裴之开始寻找柳建国的身影,此时正值晌午,日头炙热难耐,柳建国招呼大家在树下歇凉,要是中暑生病可得花不少钱。
“队长!快看我带了什么。”
裴之把竹篓打开让大家伙瞧见里面的鱼,众人看了一眼又收了回去,就一条鱼有什么好稀罕的。
“你那稻田里的鱼都长这么大了?”
别人或许忘记当初裴之负责那块水田有什么,柳建国可没忘,这鱼苗还是他侄儿捞了许久,还去其他队里借了些。
“是的,当初放鱼苗是约150条,算下来如今至少有80条。”
“这么多!”柳建国也惊住了,这么多鱼算下来每户人家都可以分到好几条,这可都是实打实的肉啊。
“走走走,带我去看看。”
顾不得盯着大家伙干活,柳建国拉上裴之匆匆要走。
其他人也跟了上去,这么多鱼他们也是有份的,可不得去瞧瞧。
到地方时,柳建国迫不及待脱下鞋挽上裤腿往田中走,明明是来看鱼的,他却发觉身边的麦穗格外结实,每株麦穗都密密麻麻结满了种子,他种了这么多年,还从未见过结种如此丰满的水稻。
顾不得鱼,柳建国大跨步又走到其他水田,蹲下身上手摸了摸麦穗,有干瘪的空壳,虽也结种,却没有裴之那块田长得好。
不止柳建国,其他跟来看热闹的村民也发现了这个明显的对比。
“队长!这块田怎么长得这么好。”有人惊呼道。
柳建国没想法裴之提出的法子居然真这么有用,哈哈笑出了声,走出稻田重重拍了拍裴之:“好小子,真有你的!你这法子还真灵验。回去把这个方法详细写下来给我,秋收时的产量也要记录下来。这半年的工分,我都给你算满。”
裴之并没有多惊喜,意料之中的奖励,这听着很多,但若是把这个法子上报到公社领导面前,只会得到更多,但他并不准备出头,也就佯装惊喜的点头,谢谢队长!您放心,我一直都有记录。等明天开始收割后,我就把整理好的资料交给您。”
柳建国大手一挥,“还等什么明天,今天就可以开始割了。”
“大家伙儿都去仓库拿镰刀,咱们先把这块田的稻子割了!”
“好嘞。”
众人此时也不嫌累,纷纷激情往仓库跑,若是早点割完是不是就可以捞鱼吃肉了。
“队长,得先排水捞鱼。”
裴之叫住众人急哄哄的动作,这么多人一起下田,可别把鱼都给踩死了。
“行,那就先放水。”
“好,我先去找几个竹篓把出水口堵住,不然鱼也隔跟着水排出去了。”说着,裴之就要先回家拿东西。
“去仓库一起拿不就成了。”看着裴之不急不缓的动作,柳建国看得心焦。
“你,去仓库拿两个竹篓和几把镰刀过来。”柳建国随手指了指队里跑得最快的大小伙。
“好嘞。”
*
几锄头下去,田中的水顺着缺口哗啦啦往外流,在还算激烈的水流带动下,众多鱼掉入出口的竹篓中。
每一条都有半尺长,甚至更大,看得众人眼热。半晌,田中的泥地暴露在空气中,还有许多鱼因为没了水只能在地里挣扎扑腾。
“开始割稻!”
烈日炎炎下,众人热的股间汩汩流汗,却丝毫不减速度,割稻时碰见扑腾的漏网之鱼捡起往田埂边的竹篓中投。人多力量大,不多时,收割的整整齐齐水稻被捆扎在田埂边,很快一亩的水田就被收割完毕。
“走,来几个人把这些搬到坝场。”
虽迫不及待想见证这些水稻的真实产量,但刚收割的水稻至少也得晾晒一天,才能进行脱粒。
虽没实质称量过,但都是几十年的老农了,对于水稻的产量一清二楚,肉眼就可以瞧出这亩水田比其他良田长得还要好。
脱粒的事先放在了一边,其他人走进田中继续捞鱼,许是这块水田被养得太肥沃,湿润的泥土下还藏着许多黄鳝和泥鳅。
等把这块水田翻的底朝天,足足装满了三背篓的东西。
近在眼前的肉分到各家各户也足以让每个人都吃上,大家按人头迫不及待分好东西,才催促这柳建国宣布提前下工。这个时节正是秋收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在使劲补身体,找有营养的东西,不然这秋收的劳累程度足以让一个壮实的汉子累到皮包骨,这鱼来得太是时候了。